打破家庭教育知识盲区 专注于家庭教育的研究

孩子的优秀,离不开父母的钝感力

时间:2024-03-12

在很多父母眼中,成功离不开敏锐。但在养育孩子这条路上,敏感之余,多点钝感力更易成功。


钝感力,最初由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提出,它指一个人不会过于敏感和应激,能够用平和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。


钝感力强的人,往往“大智若愚”。他们不像那些急功近利者般争抢,脚踏实地走好当下,往往更易获得满意的结果。


做父母也是一样。钝感力强的父母往往不那么出众,对孩子也没有严苛的要求,但停下来看看他们的孩子不仅优秀,而且是在快乐健康的状态下长大的。这是怎么做到的?


大事不松懈 小事不纠结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现实生活中,不少父母活成了直升机父母,习惯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。殊不知,他们纠结的问题都是一些琐碎的小事,比如孩子一次考试没考好、课余时间偶尔的玩手机等。而这些小事不断消耗孩子的精力,像一盆冷水浇灭了他们积极学习和生活的热情。


直升机

但这类父母在大事上又容易“翻车”。因为他们平时对孩子总有着不切实际的预判,这种错误预判会影响一些大事的决策,比如择校规划、专业选择等等;因为小事而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,也如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,得不偿失。


二八法则告诉我们,重要的事永远只有20%,抓住核心的20%,不仅让养育孩子更松弛,孩子也更易成长。


钝感力强的父母,某种程度上就是做好断舍离。知道什么事需放手,而有的事必须参与进去。



父母越钝感,孩子越幸福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钝感的父母会尊重孩子与别家孩子的差异之处,他们能看到更多孩子的闪光点,善于欣赏鼓舞孩子,懂得跟着孩子的节奏,引领孩子向前走。


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父亲就是一位拥有钝感力的父母。


小时候他写作文,老师命名题目为《早起的鸟儿有虫吃》,全班孩子都按照老师要求完成,只有郑渊洁写的是《早起的虫儿被鸟吃》。他的“另类”和篡改作文题目,让老师恼羞成怒,直呼“你被开除了。”


面对这样的结果,一般情况下父母都会一起责怪孩子。郑渊洁心情忐忑地把事情的经过及自己的歉意以童话故事的方式,写成一封检讨书拿给爸爸。

在这封检讨书里,有人物故事,有悬念伏笔,有情感流露,正是这份检讨书让郑爸爸觉得儿子或许有文学创作的潜能。

郑渊洁

他没有责骂郑渊洁,而是温和地笑着告诉他:“儿子,以后爸爸来教你。

郑爸用温和的钝感力培育出了闻名世界的童话大王。

郑渊洁做父亲之后,在《父与子》的父篇里写道:我的儿子是一头小猪,这就足够了。我不羡慕别人家猛虎的儿子,我也不嫉妒人家的千里马儿子

我爱你,只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,所以我无条件的爱你,和其他无关。


脾气大的家长,如何做?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有的父母可能会说,道理我都懂,但我的脾气就是暴躁,怎么培养钝感力?


很理解这样的困惑。与钝感相反的词,就是敏感。换句话说,想要增强钝感力,其实就是想办法让高敏感度的自己不再那么敏感。


这首先要控制住自己无限发散的敏感本质,将目光聚焦于问题本身。比如打碎了一个碗,那目前的问题就是碗碎了怎么办。这样的话,敏感型家长的思绪就会专注于解决当下问题,而不是情绪化或者浮想联翩。

比如小编是个偏敏感的人,有时会把没发生的事在脑中脑补很多可能,弄得自己身心俱疲。这里推荐几个方法:


1、深呼吸。深呼吸有助于稳定心跳和呼吸频率,可以缓解焦虑不安。


2、冥想。敏感的人一般也容易钻牛角尖,冥想的过程其实是个打开心结的过程。


前期可以有意识地给自己安排一些冥想时间,复盘一下最近烦恼的事情,在平心静气的情况下更容易找到解决出路。


3、转换思维方式。遇到事情,有意识地让自己把焦点聚焦在问题本身,只积极改变自己能改变的,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本身。


4、多做运动。这是成本最低而效果最好的放松方式,很多人会发现运动过后自己没有那么心烦了,这是因为运动的过程会帮助我们释放很多压力,让情绪趋于平稳。


养育孩子必然是充满矛盾的旅程,注定不能一蹴而就。而每个人精力有限,与其陷入敏感的焦虑,不如学会适度放手,怀着钝感的的从容,静待花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