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破家庭教育知识盲区 专注于家庭教育的研究

如何帮孩子增强学习内驱力

时间:2023-10-24

我们通常发现,一些孩子能主动学习,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,通常这些孩子学习都比较好

那么,那些学习意愿不强烈,不愿主动学习的孩子,是什么阻碍了他们的学习动机?父母要如何去激发其内驱力呢?

01

何为内驱力


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:内驱力就是个体在环境和自我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,具有驱动效应的,给个体以积极暗示的生物信号。其实质是一种无意识力量,源于最原始的,积累了整个历史经验的心理体验在人脑中的反映。

通俗理解,就是我真正想做什么事?

也就是不需要他人干预,自己能独立自主地完成的事。

往往来自于浓厚的兴趣,而非物质性的回报。


02

内驱力的特征







内在动机






孩子们做事情的出发点经常是天然的。比如,选择穿什么衣服。其中两点很关键:第一是自我选择和自我选择之后的体验,第二是获得积极体验后建立的长期投入的内在动机。






外在动机






有些孩子他们做事的动机往往是因为大人告诉他们要去这么做,或者他们仅仅为了满足别人的愿望才去做。这样的动机叫做外在动机。如果一个孩子做事情的动力总是来源于外在,那么孩子将很难建立做事情的持久性。







哪种动机更重要






相比之下,内在动机活动更加有益,这会更大程度上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发展。


作为父母一定要意识到这点,并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选择,进行无组织性的探索,构建孩子内在动机。


一般来说,高内驱力的孩子具有坚韧(指持续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)、喜欢挑战、对大人依赖性低、情绪积极等特征,家长可以用来对照参考。


那么家长如何帮孩子增加学习的内驱力?

01

如何增加孩子内驱力


1. 胜任感

孩子会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体验

胜任感又可以成为孩子的自我价值感。

胜任感是让孩子继续做下去的源动力。

试想:为什么孩子们一旦玩上电子游戏,就很容易沉迷其中?

游戏的设计本就具有强烈的心理学机制吸引孩子,游戏画面不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,在玩的过程可以肆意打杀,给孩子一种错觉:我无所不能!这种错觉极具粘性,牢牢地吸引着孩子。

学习跟游戏相比肯定更枯燥,需要孩子花更多的努力才能反馈成功,可见孩子对学习的内驱力不够其实很正常,所以家长就应该多给孩子正向的反馈。

比如当孩子最近没有被投诉作业问题,我们就要鼓励孩子:最近你作业没有被投诉了,可见你很努力地想学习好。

比如孩子画画很好,我们要鼓励孩子,你的画特别能吸引我,色彩很大胆,很有自己的创意和想法,我想这一定是ChatGpt无法模拟的。

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,我们要鼓励孩子:你觉得自己没考好,很自责,爸爸妈妈看到你对自己很有要求。

2. 自主感

要让孩子知道对于自己的生活,他是有权利去控制的。

注意:先有权利再有能力,如果孩子都没有权利去操控,而是要听父母的安排,他怎么可能有自理能力呢?

父母要舍得放权,孩子才能培养出相应的能力,我们回忆看看,是不是我们家长最紧张哪个方面,孩子这个方面就最弱呢?

比如父母越担心学习越不放手,孩子学习方面就越弱,父母越担心孩子性格内向,孩子是不是就越不主动打招呼?

比如:孩子喜欢打篮球,但数学成绩比较差,我们要和孩子商量:是篮球培训和数学补差一起报?还是这个月先打篮球下个月补差呢?

多维度让孩子体会到自主感,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,慢慢帮孩子增加内在动力。

3. 归属感

归属感是孩子感到被父母、被老师、被同伴、被周围人认可并接纳时内心的一种满足的感受。

归属感是孩子内心深处的安全感,因为我们人类是从众的,对孩子来说长期孤独很可怕。

学习好的孩子在班级中归属感是非常强烈的,能得到老师的表扬,同学的羡慕。

而学习不好的孩子在班级的归属感是不够的,父母就需要搭建好桥梁。

桥梁

比如:开完家长会,我们对孩子说:老师表扬你了,老师说虽然你的成绩还不太好,但是你最近特别努力和用功,老师说以你的能力,不久就会有收获的。

比如:我们对孩子说:有同学最近很羡慕你唱歌好听,有家长说他们也打算给孩子报名想有一技之长。

比如:我们对孩子说:今天**家长说,你体育很好,一看就很健康,你知道健康阳光代表什么吗?说明你的生命力旺盛,只有能力强的人才有这种状态。

归属感是孩子在群体立足的根本,只要孩子在群体有归属感,孩子的自主性、责任心、动力就会满满当当。

激发孩子的内驱力,不光是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,还要激发孩子的自主性,培养他为自己负责的能力,让孩子成长更为更好的自己。


作者圣埃克苏佩里在畅销书《小王子》中说:如果你想让人造一艘船,不要让他去收集木头,也不要发号施令,更不要分配任务,而是要激发他对海洋的渴望。

激发孩子的内驱力,我们父母做好引导,多点耐心,相信一定会帮孩子迎来成长。